一、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一方面我们努力为不同品种的食虫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使之能够健康、快速的生长,同时强健的植株又能提高对病虫害、逆境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在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同时也要从环境的角度考虑如何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合理的环境控制才能达到俱促进生长,又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环境的控制是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基质等)的合理配置与相互平衡。
温度:食虫植物在25度以下时基本很少发生传染性病害,超过25度后,在30度左右发病概率最高,其内因是多数食虫植物在高温下抵抗力有所消弱,外因是高温下致病菌大量滋生。如有条件,在高温时适当降温能减少病害发生(如傍晚在装花盆的开口容器中放冰的矿泉水瓶等。)。
湿度:多数食虫植物喜欢高湿度的环境,但高湿度的环境病菌也容易滋生,所以在为食虫植物创造高湿度环境的同时要有所控制,一般情况下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最高不超过95%,如空气湿度连续几天达到95%以上将极易发生病害(同时也会抑制植株的新陈代谢,将直接导致植株的成活率下降,容易出现烂芯、烂茎、烂根的现象。)。
光照:强光能抑制病菌滋生,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很多食虫植物的新玩家都很担心植物被晒死或者是为了降低温度,以至于不敢给植物接受阳光的照射,放在阴暗处或用灯照,造成植物徒长,变的瘦弱,抵抗力下降,这时极易被大量滋生的病菌侵入造成病害。
传染源:没有病菌,没有害虫也无法造成病虫害,控制病虫的来源也非常重要。
1、植物的来源要可靠,选购质量好,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
2、种植介质、容器、浇灌用水应无虫无菌,否则因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如可用热水处理、暴晒、使用杀菌剂等等;
3、隔离致病菌、害虫,平时有接触过染病植株的器具因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花房、套袋、防虫网,盆表面铺粗沙防止害虫产卵,降低基质湿度等等。
高温、高湿、阴暗的环境最容易造成病菌滋生,并迅速蔓延,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病害。例如梅雨季节捕蝇草、瓶子草出现的叶斑病、茎腐病,猪笼草的煤污病,茅膏菜捕获的飞虫长出白色的霉菌,甚至引起叶片霉烂等。气候不佳时更应注意环境的控制,如转移到光照更好的地方或进行人工补光,加强通风,减少浇水,稀植、摘除枯叶等等。室内使用玻璃缸、整理箱、花房等容器,采用日光灯等人工光源种植,也容易产生以上问题,特别是在光照不足的时候(非常多的情况是很多玩家为了省电或者估计不足造成的缺光。)
各环境因子不是孤立的,俱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重点应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环境通透性(通风与密闭)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例如,高湿度有利于猪笼草笼子的生长,但空气湿度过高又会影响植株的新陈代谢阻碍生长,也会造成病菌滋生,强光可以抑制病菌也可使植株更加健壮,但强光也会使空气湿度迅速下降导致猪笼草的笼子干枯,把种植的环境密闭起来(如套袋或使用小花房等)可以提高空气湿度,但强光下会导致温室效应,产生超高的温度足以使猪笼草热死。日常管理中,如发现植株生长过密,要适当进行移植,清除植株上枯叶、病叶,也能提高环境的通透性,增强光照效果,降低湿度,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各环境因子涉及面广,也比较复杂,需综合利用,合理配置,保持各环境因子的相互平衡。对于新手来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慢慢实践,不断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发生病虫害如何防治?
(一) 首先要确定是属于病害还是虫害,如果属于病害还要确定是属于传染性病害,还是属于非传染性病害(或称生理病害)。传染性病害是主要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生理病害是由环境引起的,如晒伤、冻伤、肥伤、基质盐份过高等等。
1、生理病害,通过改变环境、更换基质等措施即可解决。
1) 基质盐分过高
现象:一般会出现顶芽黑掉,叶片边缘变黄,烂根等现象。
措施:更换基质、使用矿物质含量低的水源浇水,如纯净水、雨水等。
2) 肥伤
现象:叶片萎蔫、变黄,顶芽黑掉,茅膏菜腺毛坏死无露珠,烂根等。
措施:用大量水冲洗或者浸泡植株和基质,也可以更换基质。
3) 缺光
现象:徒长,叶片细长、瘦弱、暗绿、无光泽,一般贴地生长的植物开始往上生长,
一般看不到主茎的出现细长的茎杆,一般会红的部分没有变红等。
措施:调整环境,增加光照。
4) 晒伤
现象:顶芽、叶片边缘焦枯等。
措施:调整环境,加遮阳网或转移到光照稍弱的地方。
5) 冻伤
现象:叶片上出现了褐色的斑点、斑块,叶子变黄等。
措施:加温
6) 基质过湿
现象:叶子变黄、烂根、烂茎。
措施:暂时停止浇水,移除水盘,等稍干后控制浇水量,也可更换基质,增加大颗粒的介质。
2、传染性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极少是由细菌、病毒、线虫引起,这里只讨论常见的真菌病害),清除病叶,隔离病株,增加光照,降低湿度,必要时喷施杀菌剂。(杀菌剂的使用见“农药防治”)
3、 虫害,少量虫害可直接人工捕杀,必要时也可喷施杀虫剂。(杀虫剂的使用见“农药防治”)
(二)农药防治
1、明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
首先要弄清楚植物上发生的是什么病、什么虫,以及发生的严重程度,再根据植物、防治对象来确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2、选购高效、安全的农药。
应选购用量小、防治效果好、毒性低,对人体、植物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农药。
3、注重轮换用药。
对一种防治对象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很容易使这种防治对象对这种农药产生抗性,久而久之,施用这种农药就无法控制这种防治对象的危害。因此,要注重轮换、
交替施用对防治对象作用不同的农药。
4、春夏交季、梅雨季节、夏季是都是病虫害高发的时期,需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5、如同时发生病害和虫害,应先治虫害或者同时防治,虫害会传播病害。
6、常见病害防治
序号 | 受害对象 | 防治对象 | 选用制剂与用药量 | 使用方法 |
1 | 捕蝇草 | 叶斑病、茎腐病 | 阿米西达1500倍、翠贝5000倍、杜邦福星8000倍 | 喷雾 |
2 | 猪笼草 | 煤污病 | 阿米西达1500倍、翠贝5000倍、杜邦福星8000倍 | 喷雾 |
3 | 瓶子草 | 叶斑病、茎腐病 | 阿米西达1500倍、翠贝5000倍、杜邦福星8000倍 | 喷雾 |
7、常见虫害防治
序号 | 受害对象 | 防治对象 | 选用制剂与用药量 | 使用方法 |
1 | 瓶子草、茅膏菜、捕虫堇 | 蚜虫 | 阿克泰5000倍、艾美乐10000倍 | 喷雾 |
2 | 猪笼草、瓶子草 | 蓟马 | 阿克泰2500倍、艾美乐10000倍 | 喷雾 |
3 | 瓶子草 | 粉虱 | 阿克泰2500倍、艾美乐10000倍 | 喷雾 |
4 | 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表面 | 跳虫 | 阿克泰5000倍、艾美乐10000倍 | 喷雾 |
5 | 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中 | 菌蚊、线虫 | 灭蝇胺、阿维菌素、阿克泰、艾美乐 | 灌根 |
8、农药配制
1) 农药如何配制?药剂用量=所需稀释的药液量(克或毫升)/ 稀释倍数,如需要1升稀释好的药液,稀释倍数是5000倍,那就需要0.2克或0.2毫升的药剂。
2) 少量药剂如何量取?一般玩家种植的植物不多,一次用药量较少,但因为没有专业的仪器很难准确计量,一般如果要求不高可参考以下方法:液体药剂,可剪小口,慢慢倒出数液滴的数量,1毫升约等于20滴;粉剂或颗粒剂,可将其混合成高浓度的母液,用药时再按体积换算成重量,量取需用的母液再稀释。如是容易分解的药剂可将其从原包装倒出,目测分成不同的等份,再换算成重量,分开包装后备用。
三、扩展知识
(一)杀菌剂按使用方式分类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
(二) 线虫
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一种体形细长(1毫米左右)的白色或半透明无节动物,是土壤中最多的非原生动物,已报导种类达1万多种,每平方米土壤的线虫个体数达10-100万条。线虫一般喜湿,主要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的潮湿土层及植物根系周围。线虫可分为腐生型线虫和寄生型线虫,前者的主要取食对象为细菌、真菌、低等藻类和土壤中的微小原生动物。腐生型线虫的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密度和结构起控制和调节作用,另外通过捕食多种土壤病原真菌,可防止土壤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寄生型线虫的寄主主要是活的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寄生的结果通常导致植物发病。
食虫植物栽培中发现的所谓“线虫”绝大多数是菌蚊,只有极少部分属于腐生线虫,一般对植物没有危害,对植物危害较大的寄生线虫几乎没有,只有猪笼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所以,对于食虫植物不用过于担心线虫危害。
(三)菌蚊
菌蚊(fungus gnat),或称蕈蚊、真菌蚋、真菌蚊等,其幼虫称为菌蛆、根蛆等,对花卉、农作物产生危害的菌蚊有10多种,以闽菇迟眼菌蚊、小菌蚊较为常见。
闽菇迟眼菌蚊成虫为暗褐色,头部颜色较深,体长2-4毫米;幼虫呈蛆状,白色或米黄色,体细长,有6-8毫米,头部黑色,明显骨质化。小菌蚊成虫为淡褐色,头部颜色较深,体长4-6毫米;幼虫为长筒形,灰白色,体长10-13毫米,头部骨化为黄色。
菌蚊成虫的盛发期在3-4月和10-11月,成虫活动能力差,不善飞翔,善爬行,畏强光,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常聚集成群,交配后1~2d即在原地产卵。卵多数产在基质表面。幼虫喜在15℃-28℃的温度下在基质表层活动,喜食腐殖质,也可能会啃食植物的根茎,使植物因伤口感染而产生病害。
菌蚊是食虫植物栽培中主要的地下病虫害,可通过加装防虫网,套袋,加盖一层性透明杯子,使用玻璃缸,盆表面铺粗沙等隔离措施减少成虫产卵机会,阳光直晒,控制浇水量防止基质过湿等也能抑制菌蚊发生。
如一旦发现菌蚊危害,最好直接换土,也可使用杀虫剂灌根,但对植物的危害会比较大。
(四)跳虫
弹尾纲昆虫通称为跳虫或弹尾虫,常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体形微小或中等,长形或近圆球形。体长一般为1-3毫米,个别的种类超过10毫米。体色多样,有暗蓝黑色、白色、黄绿色、红色,有些种类具有银色等金属光泽。体表光滑,或被有鳞片或毛。
口器为咀嚼式,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没有复眼,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单眼组成小眼群,有些种类也没有单眼。触角丝状,通常4节,少数达6节。在触角后方和眼之前方有特殊的感觉器,有嗅觉作用,称为角后器,其形状与数目因种类而异。
胸部3节,一般都很相似,但长角跳虫科的前胸退化,前胸背板甚小,合腹亚目的胸部与腹部密切相合,环节现象也几乎不能见。足4节,胫节与跗节愈合为一,末端有上下爪各1个,有时下爪退化或消失。
腹部6节或更少,第1节腹面中央有一腹管突,或称粘管,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保持水分的平衡。第3节与第4节形成弹跳构造,第3节有一小形的握钩,第4或第5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常弯向前方,夹持在握钩上。当跳跃时,由于肌肉的伸张,弹器猛向下后方,弹击物面,使身体跃入空中,向前跳跃。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变态类型为表变态,属于比较原始的变态类型。其若虫和成虫除体躯大小外,在外形上无显著差异,腹部体节数目也相同,但成虫期一般还要继续脱皮。脱皮最多可达50次。1年可发生数代。有孤雌生殖现象。
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种类很多,约有6000种,我国已知有190多种,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主要生活于土壤表层(0-6厘米最多),1平方米土壤内可多达2000尾。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如土壤、腐殖质、原木、粪便、洞穴等。以腐烂植物、菌类、地衣为主要食物,在控制微生物数量及促进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种类取食发芽的种籽和活植物,有的种类栖息于水面,取食水藻,也有一些种类栖息于海滨,取食腐肉,有极少数种类肉食性。此外,还有少数种类危害作物、蔬菜或菌类。
食虫植物栽培中跳虫一般不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反倒很多时候成为茅膏菜、捕虫堇的食物。也有一些玩家很讨厌这些小昆虫,基质不要太湿,表面铺粗砂,或者多种些茅膏菜、捕虫堇、水苔、苔藓也能减少跳虫的发生。